傳統文化 - 禁聞網 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zh-tw 翻牆必看的中共禁聞,禁書禁片下載,禁網新聞,大陸新聞中國新聞解讀評論,禁聞點擊排行榜 Sat, 18 May 2024 11:06:40 +0000 zh-CN hourly 1 親身經歷的一些靈異故事 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zh-tw/tculture/20240518/2038351.html 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zh-tw/tculture/20240518/2038351.html#respond Sat, 18 May 2024 11:06:40 +0000 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zh-tw/?p=2038351

文:林申

看不見就不相信?

篡政之後,邪黨編造的進化論謊言徹底的毀壞了中華五千年神傳文化。無神論害得一些人不敬天地神靈,不相信是天理。從而無惡不作,使人道德更加淪喪。因而招來了瘟疫及各種天災人禍,使人得各種奇奇怪怪的病還不自知。寫出幾個真實事例,希望能啟迪受無神論毒害因而看不見就不相信的人認真思考。在淘汰人類的大災難即將到來之前,快找大法弟子了解躲過災禍的秘訣,有個美好的未來。

半碗水裡知人世

二零一七年冬初的一個周末,外孫女一進屋就告訴我她的新鮮事。她說:前天我和同學及同學的爸爸去了某寺院。那天大約凌晨四點多,我們就到了寺院。進到一個房子里,寺院的住持說,他早就在等候我們。同學的爸爸和住持相互問候,並給住持介紹了我們倆。住持就招呼我們三人坐下。

住持走過去上好香,便端著一碗水走到我們跟前,在我們每個人的頭頂上稍停留了一會兒。住持放下碗,就對同學的爸爸說了一些與他有關事情的前因後果,我和同學靜靜的聽著。不大一會兒,住持走到我跟前,對我說(大意):你的頭上有一道光圈,體內黑氣很多,如果沒有光圈的保護,你的生命很危險;你爸家祖輩上還不錯,就是因為在清朝時,老祖先有殺人罪過,才使得你們這幾輩人的家境衰落;住持還說:你爸與別人一起把一個嬰孩丟棄了。住持問我:你家誰練氣功?我看到了功柱。我回答:我姥爺。住持又問:練的什麼功?孫女說我那一陣就像沒睡醒一樣,腦子裡一片空白,怎麼也想不起來。就回答說:我不知道。

女婿說:那寺院的住持講的我們家的兩件事是真的。我聽父輩說,祖上當時在我們本地是個很有本事的人,有一點名氣。不知為啥殺了人,就被當時的官府抓去斬首示眾,據說當時影響很大。第二件事如果住持不說,我早就忘光了。那是搞的很兇的時候的事。記得我那時在外地上學剛放假回家,大哥找到我說:你嫂子生了一個女孩,嘴唇有個豁豁(即兔唇),長大后也是個麻煩事,我決定不要她了。我找了一個人,你陪他去把孩子丟到火車上就行了。我那時年輕不懂事,礙於情面我沒說啥。第二天,那個人抱著孩子,我倆一起坐上火車,坐了幾站看列車上人少了,就把孩子放到座位上,我們就回來了。現在看來,真是幹了件大壞事啊!看來做壞事一般人不知道,但有功能的人知道,老天爺知道。

瞅病老漢

甘肅省天水有個「卦台山」,位於天水市麥積區渭南鎮西端。相傳這裏為中華人文始祖「伏羲」仰觀天,俯察地,演繹八卦,教化眾生之地。每年古歷正月、五月,四面八方的華夏兒女和海外知名人士,港澳台同胞齊聚卦台山,參加祭祖活動,場面十分壯觀。(詳情可自行去網上查詢)

卦台山下有個吳家村。在六十年代,村裡有個在當地很有名氣的「瞅病老漢」。他大約出生於一九二零年左右,身材魁梧,待人和善。他的兒子於一九七零入伍,在新疆某部服役。服役期滿被部隊提為幹部,後轉業地方工作,現已退休。

那時的人沒有現在的人病多,但得病還是要花錢受痛苦的。一般頭疼腦熱的病不找「瞅病老漢」,凡是治療效果不明顯或一些慢性病反覆發作的,都去找他或請他到家裡來「瞅病」。因為他「眼凈」(方言:即有「特異功能」),知道病人得病的深層原因。他「瞅病」的方法很簡單:他對著病人靜靜的瞅一會兒,然後他就告訴家人:扎個草人,用幾種(糧食)放在什麼地方;用不同顏色的紙剪成人的型狀或馬(或其它動物)的形狀放在某地方。同時要燒香祭典。不同的病用不同的方法。他說:「過攪」(方言:即干擾)除了病自然會好。除「過攪」就是排除另外空間使人得病的原因。按照他囑咐的方法去做,大多數人的病很快好轉或不再吃藥就痊癒。這與道家在低層次治病採用的方法很相似。他看病不收錢,也不收任何財物。連留吃飯一概都拒絕,看完病就走。深受當地鄉親們的喜愛。許多人不知道他姓啥叫什麼名,但一見到他就知道是「瞅病老漢」。據熟知他的人說,「瞅病老漢」的前一世祖籍是河北某地人,現世家裡都有誰等情況他都知道。

打麥場上的「小夥子」

小麥收割打碾后這段時間,天氣炎熱農活也很少,正是農民養生休息的時候。每天晚飯後,村民們都陸陸續續來到打麥場乘涼、拉家常。打麥場平坦,周圍有樹。場的邊上有幾個很高的麥草落(垛),那是給牛、騾子準備的一年的草料。

乘涼的人很多,年紀大的都坐在麥草上,我們小青年都站著聽大人們說話。那些大爺大伯談論著如何種地、收割、施肥等經驗。說笑中,有位老伯說:今年小麥的收成還能行,不知秋後種啥能增產,明年的小麥收成咋樣?一位大媽說:問一下就知道了。那位老伯笑著說:現在不讓搞這個。那位大媽說:沒事,我來弄。那位大媽對著幾個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說:你們誰願意躺在這鋪的麥草上?一個年輕人問:躺那兒幹什麼?大媽說:你躺下就知道了。當時有三個小夥子嬉笑著就躺下了。大媽說:別笑,把眼睛閉上,靜靜的躺著。只見那位大媽把手裡的扇子向著那三個小夥子搖來搖去,口裡不停地念著什麼。不大一會兒,只見一個小夥子口裡往出吹氣,吹氣的聲音越來越大,隨著一口一口吹氣他的胸部也隨之起伏。這時人們都靜靜地看著,周圍十分安靜。大媽問小夥子:明年的小麥收成咋樣?秋後種什麼莊稼收成好?那小夥子都做了回答。問完后,大媽又把手裡的扇子向那個小夥子搧來搧去,口裡小聲地念著什麼。過了一會兒,那小夥子就像熟睡樣子。稍待了一會兒,大媽就叫其他小夥子把他叫醒。問他:你剛才幹啥來?那小夥子說:我睡著了。周圍的人哈哈大笑。看見大家笑個不停,小夥子看看自己左右和身後,沒有發現什麼可笑的事,他詫異的問:怎麼啦,你們笑什麼?他的夥伴就笑著說了他剛才的經過。小夥子說:我咋一點都不知道啊!

教室里的「陌生人」

記得那是冬天的一個凌晨(大約五點多),我起床后便去學校,一路上我沒有碰到一個人。推開校門,校園裡很寂靜。那時學校還沒有電燈,進了教室也是黑乎乎的。藉著外邊的月光,我找到自己的桌子就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了。這時我意識到自己來學校太早了,感到很寂寞,盼望來一個同學多好啊!不大一會兒,就聽見教室里出現「咚、咚」的響聲。因我的課桌在教室的右排偏後一點,我就回頭向左一看,教室的門閉著沒有人進來呀。隨著「咚、咚」的響聲,當我的目光慢慢地移到前邊第一張課桌時,看見桌子上趴著一個人,就像睡覺那樣的姿勢。上身穿著白底色又有淺色圖案的棉衣,下身穿深色的褲子。我思量:我們農村人沒有這樣穿衣打扮的,像是個女的。再仔細看,她趴在桌子上,頭枕在兩個胳膊上,將課桌往前一推,就響一聲。再將課桌往後一拉,就響一聲。原來「咚、咚」的響聲是課桌腿落地時碰撞地面的聲音。這時我感到很害怕,立即起身從教室後邊的門跑出去,以最快地速度逃離學校。

跑出學校約二百米臨拐彎時,我朝身後一看,沒有發現有人或什麼東西。這時我「哇」的一聲哭了,緊張的心情有所放鬆,跑路的速度也減緩了。回到家裡我把剛才的情形給父母訴說了一遍,父母安慰了我一番,叫我以後不要起這麼早一個人去上學。這時,月光漸漸暗淡,天麻麻亮,人們才開始起床。在家裡待了一會兒,我就又去學校。進入教室里 ,大多數同學都來了。我向第一排桌子望去,那個「陌生」剛才坐過的位置上是熟悉的同學。可我的心裏還未平靜下來。

來源:正見網

]]>
0
#修鍊法輪功 #韓國 #醫師 變成 #中醫 高手(譯文) 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zh-tw/health/20240518/2038386.html 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zh-tw/health/20240518/2038386.html#respond Sat, 18 May 2024 10:54:04 +0000 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zh-tw/?p=2038386 #修鍊法輪功 #韓國 #醫師 變成 #中醫 高手(譯文)

]]>
0
古代故事:老書生 #前世 種惡因 後世得惡果 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zh-tw/tculture/20240517/2037903.html 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zh-tw/tculture/20240517/2037903.html#respond Fri, 17 May 2024 13:09:26 +0000 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zh-tw/?p=2037903

文:高遠

有句俗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很形象貼切地說明了之理: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

清代學者在《閱微草堂筆記》里記載了一則故事,講述了老書生周懋官因為種惡因,這世遭受了各種不公。

老書生周懋官,說一口南方話,不記得他是哪裡人了。他在考場上一直沒有謀到進身之路,飄泊不定困頓不堪。每次應考,他要麼因為筆劃上的小毛病被剔出,要麼已經初選通過卻又是因為一個字而落選。也有遭到考官過分吹毛求疵的,比如題目有個「曰」字,偶然寫得稍窄了些,便以誤寫為「日」而被貼上標記;寫「己」字筆鋒偶然再往上出點兒頭,便以誤寫為「已」字而被貼上標記。

有一天,周懋官到文昌祠焚燒了一份狀子,訴說自己一生沒有干過壞事,卻總是意外遭遇壓抑遏制。幾天之後,他夢見一個穿紅衣服的小吏把他帶到一座殿上,神坐在几案前說道:「你求取功名不順利,卻來埋怨神靈,你只知道懷恨抱怨,不知因果報應。你在前生本來是部院的一名吏員,因為你狡詐善於舞文弄墨,所以罰你今生做個,一點兒也不懂人情世故。因為你喜歡挑剔別人的文章,明知沒錯,也要巧妙設計,通過這種方法撈錢,所以罰你這一輩子處處因為字的筆劃而遭貶斥。」

神指著籍冊給他看,說:「因為『曰』字把你別出榜外的考官,前輩子是駐防官音德布的妻子,是位老節婦,因為表彰他的呈文里,把『音德布』的『音』字寫成『殷』,這是音譯而且也是諧音,本來沒有確定的字。你卻反覆駁難盤問,弄得來來去去,結果這位窮困寡婦所得建牌坊的錢,還不夠路費。因『己』字把你剔出榜外的考官,前輩子在縣令時守喪期滿起用任職,本來停他三年零一個月的俸祿。你勒索不成,就將文中的『三』字改為『五』,『一』字改為『十』,然後又按照五年零十個月核計,那就應該另案處理了。等弄清楚了,他因為原文錯誤,已經被閑置了一年多。你種下了孽因,這輩子你們又相遇,自然得到報應,你有什麼冤可告的呢?你的其它種種不順,都有前生的孽因,不能一一細講,也不能事先泄露給你。你應當委曲順從,不要再沒完沒了爭辯。你要是不信,那麼即將為難你,到時候你就完全明白了。」說完,揮揮手把他趕了出來。

周懋官忽然醒了過來,很不理解和尚道士是什麼意思。當時他借住在佛寺,因此就搬到別處躲避。雍正乙卯年,他參加鄉試,已經定錄取他為第十三名舉人。在第二場考試中,有一道題是為和尚應當拜見父母之事寫一段判語,他的答卷中有「長揖君親」的句子,是用了傅弈主張禁止佛教的表文中「不忠不孝,削了頭髮而只給君親揖不拜」的典故。考官認為周懋官這句話有毛病,竟然又把他駁落。他這才知道神的話沒錯。紀曉嵐在文中猜測他的晚年也不會太好。

來源:正見網

]]>
0
因果故事:恃才傲物招惡報,譏笑嘲諷罪業深 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zh-tw/tculture/20240513/2036116.html 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zh-tw/tculture/20240513/2036116.html#respond Mon, 13 May 2024 12:41:41 +0000 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zh-tw/?p=2036116

文:古道

太上感應篇》里記錄了一個讀書人王用予「夢遇記」的故事,帝君向他開示了幾位讀書人的功名及因果。

其中提到的學子郁從周,相貌非凡,氣宇軒昂,才高八斗,口才文筆更是一流,大家都非常的推崇佩服。他命里本應榮華富貴,然而因恃才傲物,對人經常譏諷輕慢,而被革除功名,如不悔改,恐會有更大災難。

這個故事給人很深的啟示,因為現代社會裡,很多人對「恃才傲物」之心都習以為常了,好像有能力有才華的人就可以看不起沒能力的,覺得是人之常情似的,無可厚非。在時,通常希望努力上進,拼學業拼成績,至於說子女是否會傲慢輕視他人,對此則不以為意。希望這個故事能給您帶去一些思考,想要學業事業好,除了成績能力之外,還需要注意什麼。

故事里,文昌帝君說:「郁從周本是天縱的英才,二十六歲就該中進士,三十歲出頭,應該做到中丞的官位,四十五歲晉陞為大司空,而且還兼領司農司寇的職務,五十四歲在少保的職位上退休,活到六十九歲,並且得到善終。

但是因為他從十七歲入學以後,就恃才傲物,言語間經常的諷刺譏彈,語帶雙關的戲謔調侃他人,陰間記錄他輕薄的口過,已經滿了二千四百七十余條了。因而震怒,已經將他記注在陰惡的黑籍中,除去他命中所有的功名。倘若他仍然不知道悔改,到滿了三千條過失,就要奪掉他的壽命了。並且還要處罰他的子孫淪落為啊!因為這些輕薄的口過,會傷了天地間的和氣,也觸犯了神明的忌諱,所以這種口業的罪過,與的罪過相等,你們可要特別的謹慎小心啊!」

過了很久,帝君又再指示說道:「邪淫、殺生、口過的惡業,就是犯了絲毫一些,也會有果報的,這就不需要再說了!但是邪淫、殺生這兩種的惡業,自愛的人,就會知道禁戒不犯,至於口頭上的訕笑,隨意的譏彈諷刺,這種笑裡藏刀隱匿賊害他人之心,養成習慣之後,就會很難自己覺察了,最後竟然連言語容貌和心胸,全部變成輕薄了。而這些口惡,也全都被記錄下來,所以凶煞惡事,也就跟隨而來了。本來命中該享有極大福報,一下子就轉變成貧窮下賤的命了,實在是太可惜,也太可怕了啊!你應當廣勸世人,要以此為戒,不要再煩我在簽榜的時候,大費周章,猶豫不決啊!」

來源:正見網

]]>
0
#明代 #醫生 #脈術 精湛 斷人生死從未失算 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zh-tw/cbnews/20240512/2035835.html 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zh-tw/cbnews/20240512/2035835.html#respond Sun, 12 May 2024 11:55:05 +0000 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zh-tw/?p=2035835

文:顏丹

古代的博大精深,某種程度上就在於它所蘊藏的神奇力量。望、聞、問、切的方式看似簡單,但要想達到極高層次卻並非易事。這其中的每一項都神妙莫測,需要懷揣著腸,憑藉對天理大道的領悟力去鑽研與練就,絕非等閑之輩,尤其是以此來牟利者所能掌握的。

在現代中國普遍推行的都是中醫結合的治療方法。這種方法不僅讓人把病治好越來越難,而且動輒就會出現、害人性命,這也都是因為現代社會離道甚遠所致。不抱著「普救含靈之苦」的「大慈惻隱之心」,古代那些藥到病除的醫術、能斷人生死的都是練不出來的。

后能知道死期的浙江名醫莫士英

時,在浙江一帶有位醫生名叫莫士英(字士穎)。他以前是太學里的一個學生,年少時身體不好,得病猶如家常便飯。因他對方書極感興趣,就自己拿出來研讀。時間長了,不但治好了自己的病,還能為別人解除病痛。他的脈術很准,給人把脈后能斷人生死。

一次,有兩個女人先後來找他看病,其中一個說自己得了癆病,快不行了。可莫士英卻說:「這不是癆病,吃幾副葯就能好!」另一個女人看起來沒什麼大病,可莫士英把脈后卻告訴她:「你的脈象有問題,怕是活不過今秋了!」後來果然都如他所說的那樣。

有一年,當地發生了瘟疫,死者甚眾。莫士英把自己悉心研製的藥方拿出來,挨家挨戶地給人送去,幫他們免費治療。他的葯十分有效,很多人都活了下來,疫病也慢慢消失了。那些被他治好的人,家家戶戶都把他的活人排位供在家裡,每天都行禮叩拜。

他去世后,其後代子孫繼承了他的醫術與醫德,也頗受當地人敬仰。提起莫家,十里八鄉的人都會稱讚道:「三世為醫,其後必興,莫氏昌矣!」

通過腳上的脈象能知道舉人死期的嘉定名醫傅璪  

明朝時,蘇州嘉定縣有位醫生名叫傅璪(字汝文)。他家世代行醫,年少時祖父給他看過方書,後來他就能給人把脈了。他把脈后能立刻說出患病之人是否還能治。對那些無葯可醫的,甚至能知道其死亡之期。

太學里一位監生的妻子去世了,家裡人還未將她入殮下葬。傅璪到監生家一看,發現那女人並沒有死去,只是昏厥了。他立刻開出方子,給病人灌下一碗湯藥后,她就醒過來了。有一日,他跟一位姓沈的舉人一起在夜裡坐船出行。到了晚上,那舉人睡著了。傅璪不小心碰到他的腳時,便察覺出脈象不對。於是,他對那人的父親說:「令郎病得不輕啊,您應該讓他在家養病,怎麼把他帶出來,還走了那麼遠的路啊!」他的父親聽了,並不在意。可是,等船走到半道時,那舉人就死了。

以前,他住的村子里有戶姓黃的人家,一家老小都在同一時間生病了。當地誰都治不好,後來傅璪去了他家。配好一副湯藥,然後就離開了。他前腳剛走,黃家的男主人後腳就聽到有兩個鬼在屋裡說話。其中一個說:「姓傅的來了怎麼辦?」另一個說:「你看我把他的葯倒了!」話音剛落,男主人床邊放著的湯藥碗就一下子被弄翻了。他看著湯藥流了一地,只好再去把傅璪請來。聽他說了先前發生的事,傅璪把湯藥端來,親自餵給病人喝。葯喝下去,他的病就好了。

有位姓陸的詹士,夫人中了蠱毒,別的醫生都束手無策。傅璪拿出自己研製的葯,只給她喝了一小勺。然後,她立刻想去上廁所,等回來的時候,病就好了。

他的醫術神妙莫測,人家都以為是哪位修道的高人傳給他的。他還當過縣裡的醫官,負責教授其他人學醫。他人品貴重,令人敬仰,當地人都親切地稱他「頤善先生」。

把脈后能知道孩子裝病的太平府名醫謝承文

明朝時,太平府有位醫生名叫謝承文(字郁宇)。他從小對醫理有著極高的悟性,長大從醫后,脈術也越來越精湛了。有病人來了,只要經他把脈,就能知道自己的病是否還能治。他的脈術太過神妙,於是有人不信,總想找機會試探一下真假。

一天,有個人看他遠遠走過來,就從高處往下跳。那人摔在地上,並沒有馬上起身,而是假裝快要死了的樣子,並讓其家人把他抬到謝承文的面前。謝承文給他診脈后說道:「人是及時送來了,但命卻沒了。」在場的人都以為他亂說,但沒過一會兒,那人就真的死了。大家問他是何緣故,他說:「從高處摔下來的時候,他腸子已經斷了。」

另有一人帶著生病的孩子來找謝承文。他給孩子號脈后,只是微微一笑,什麼都沒說。他避開孩子的父親,向那孩子問道:「你是不是因為不想去私塾,所以就在父親面前裝病?」孩子低頭沒吱聲。他給孩子拿了一些點心,叮囑他下次別這樣做了。

有一次,他跟一個朋友把酒言歡。席間喝多了,告別時朋友握著他的手不放。這時,他已經覺察到朋友的脈象有問題,並知道他得了什麼病。到家后,他趕緊配了一副葯,然後對他的家童說:「如果那人來找我,就把這副葯給他吧!」沒過多久,那位朋友就踉踉蹌蹌地來找他了。喝了謝承文配的葯,他的病很快就好了。

謝承文的脈術出神入化,令人折服,醫術也十分精妙。很多人認為,就算是「金元四大家」來了,醫術也不過如此吧!

來源:正見網

]]>
0
#中國 古人用什麼計時? 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zh-tw/tculture/20240511/2035493.html 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zh-tw/tculture/20240511/2035493.html#respond Sat, 11 May 2024 10:47:27 +0000 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zh-tw/?p=2035493

文:新竹

你是否有這樣的疑惑,為何古人形容起時間來會用到一寸光陰、一炷香,一刻鐘這樣的詞彙?如果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那就需要了解古人是如何計算時間的了。在西方的鍾錶還未傳入中國以前,古人發明了多種計時工具。今天,我們就為大家盤點一下古代的「時鐘」,看看智慧的古人有哪些精巧的發明吧。

漏刻

人使用漏刻的歷史非常久遠,據記載,上古時期黃帝發明並使用了漏刻計時。「昔黃帝創觀漏水,制器取則,以分晝夜。」(《隋書》)

李白有詩曰:姑蘇台上烏棲時,吳王宮裡醉西施。吳歌楚舞歡未畢,青山欲銜半邊日。銀箭金壺漏水多,起看秋月墜江波。東方漸高奈樂何!(《烏棲曲》)此詩中的銀箭金壺,就是漏刻。金壺水滿,故而天色漸明,漏刻正是依靠漏在壺中的水位的高低來讀取時間的。

通過考古發現,中國現存最早的漏刻是一件西漢時期的單壺沉箭漏,這種沉箭漏在水位高時,水壓較大流速較快,故而計時會存在一些誤差。

為了解決這種計時不穩定的現象,後世發明了浮箭漏和增加漏壺的方式改善計時準度。到宋代時,人們又發明了分水壺,省去了多級漏壺。這種裝置是在平水壺的上沿安裝一個分水管,有效解決了滴速不均的問題。因裝置較便利而且計時準確,迅速風行全國。李蘭《漏刻法》曰:「以器貯水,以銅為渴烏,狀如鉤曲,以引器中水。于銀龍口中吐入權器,漏水一升,秤重一斤,時經一刻。」因此,時間被稱作時刻,即是從漏刻中演化而來。

圭表

據記載,使用圭表計時的歷史也非常久遠,可以追溯至周代。西周初年周公在陽城(今登封市告成鎮)建立測景台,已經使用圭表測日影了。


陳列在北京古觀象台的圭表。原件為仿元朝郭守敬圭表所制,現古觀象台內的石制底座為原件,其上的銅圭表為1983年複製,銅圭表原件現存紫金山。(維基圖片)

圭表由兩部分組成,直立於平地上的標杆或石柱叫做表,而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測定表影長度的刻板稱為圭,形如「L」。人們便可通過觀察日影投射到圭上的長短用以計時。

因而古人用「光陰」移動的距離長短來形容時間的流逝,固有「讀書不覺春已深,一寸光陰一寸金」(《白鹿洞詩二首》)之嘆。

雖然外形簡單,可是圭表卻不只限於計時之用,它還可以準確地測定二至二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是古人修訂曆法,指導農事的重要工具。而在周初分封諸侯國時,周公還根據各地夏至時的日影長度來確定諸侯受封土地的疆界。

因此《宋史》說:「觀天地陰陽之體,以正位辨方、定時考閏,莫近乎圭表。」圭表不只是計時器,還是重要的天文儀器。

日晷

日晷與圭表的計時原理相似,好像是圭表的「版本升級」,其同樣是觀測日影來計時的工具。日晷的結構類似陀螺,通常由銅製的指針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製的指針叫做晷針,垂直地穿過圓盤中心,從結構上起著的支撐的作用。因此,晷針又叫表,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於天赤道面。想要正確的使用日晷,晷針擺放時,上端必須指向北天極,下端必須對準南天極。


位於內的日晷 (維基圖片)

在晷面的正反兩面刻劃出12個大格,每個大格代表一個時辰,也就是兩個小時。當太陽光照在日晷上時,晷針的影子就會投向晷面,太陽由東向西移動,投向晷面的晷針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東移動。於是,移動著的晷針影子好像是現代鍾錶的指針,晷面則是鍾錶的表面,以此來顯示時間。

《漢書》載「乃定東西,立晷儀,下漏刻,以追二十八宿相距於四方,舉終以定朔晦分至,躔離弦望。」古人早將日晷、漏刻等工具共同使用以校準時間,辯定方位,觀測天文。今天在故宮太和殿前斜立著的,就是清朝皇室所使用的日晷。

更香

更香又叫香篆,在電影或小說中,我們經常能看到用「一炷香」來代表時辰。它使用方便、價格便宜,而且不論是陰雨天還是夜間都可以使用,是古時最普遍的計時用品。

當然,更香的種類很多,製作者用木料搗成粉末,調為糊狀,製成香盤,香盤往往被製成「福」、「壽」等吉祥的字樣的形狀。

有的香可以燃燒一整天,價格也不超過三文錢,還有的甚至可以燃燒十幾天。製作者在香上做上標記用以計時,也有在特定時刻處粘上金屬珠,燃燒到此處時,小珠掉到銅盤上便會發出清脆的聲響來報時。

對比起漏刻、圭表和日晷而言,香篆更易攜帶和使用,故而古人在行軍、海運時,也常常使用更香來記錄時間。

機械計時器

公元前117年,東漢的張衡製造了大型天文儀器——水運,初步具備了機械性計時器的作用。而後歷代都相繼製作了附有計時裝置的天文儀器,其中宋代蘇頌製造的水運儀象台中的計時報時裝置,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水運儀象台很大,整個裝置高度近10米,設上中下三層,水運儀象台的機械計時部分設在下層,它能按時刻使木偶出來擊鼓報刻,搖鈴報時,示牌報時,結構非常精巧。其內部的機械組件還共同構成了一個龐大的機械擒縱器,與現代鍾錶里的關鍵構件——錨狀擒縱器的作用非常類似。

元代時,郭守敬將機械記時器從天文儀器中分離,製成機械水力計時器——燈漏。《元史》對大明殿燈漏有非常詳細的記載:「燈漏之制,高丈有七尺,架以金為之。其曲梁之上,中設雲珠,左日右月。雲珠之下,復懸一珠。梁之兩端,飾以龍首,張吻轉目,可以審平水之緩急。中梁之上,有戲珠龍二,隨珠俯仰,又可察准水之均調。凡此皆非徒設也。燈球雜以金寶為之,內分四層,上環布四神,旋當日月參辰之所在,左轉日一周。次為龍虎鳥龜之象,各居其方,依刻跳躍,鐃鳴以應于內。又次周分百刻,上列十二神,各執時牌,至其時,四門通報。又一人當門內,常以手指其刻數。下四隅,鐘鼓鉦鐃各一人,一刻鳴鐘,二刻鼓,三鉦,四鐃,初正皆如是。其機發隱於櫃中,以水激之。」這種使用水為動力源的機械計時器的設計是如此精妙,令人嘆為觀止。

到元順帝時,他命人製作的「宮漏」計時器的設計更為巧妙,「其精巧絕出,人謂前代所鮮有。」(《元史》)可惜的是,稱帝后,以此為「奇技淫巧」而下令銷毀。

結語

除此之外,還有像人發明的盂漏和輥彈、明初詹希元發明的五輪沙漏等計時工具各具巧思,這說明的科技水平非常之高,只是我們的古人更注重內心的修為,將重心放在了探求人體、生命和宇宙的奧秘之中,走了一條不一樣的科學之路。

來源:正見網

]]>
0
善念救人甘於吃虧 善報福至延及子孫 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zh-tw/tculture/20240510/2035064.html 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zh-tw/tculture/20240510/2035064.html#respond Fri, 10 May 2024 14:45:48 +0000 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zh-tw/?p=2035064

文:

行善之人總會得到上天的垂青,善報有的是現時報,有的會延福給子孫。坊間有這樣兩個故事。

城裡有一個酒家將燒鵝掛在外面售賣,有一個行人看見有一條毒蛇盤繞在燒鵝的肚子上,他唯恐這隻燒鵝被哪位客人吃了會中毒,就拿出錢囊來準備把燒鵝買下來。結果發現囊中銀兩不夠,因而向他的鄰居借了錢,把鵝買下后就準備埋在與鄰居家之間的空地上,沒想到挖地時發現了埋在地下的銀子。

這一下他的鄰居和酒家掌柜都想要跟他爭奪挖出的銀子,一起訴訟到官府,當地官員審訊后得知詳細情況,判道:「一個善良的念頭,就得到老天如此大的回報,如果不順從就是要逆天了。」 對鄰人和酒家掌柜施以杖刑,同時把銀子判給了埋鵝的行人。

還有一個故事說的是南陽李文達的祖父,是李大的。家裡有千畝土地,地里種來賣錢。有一年,臨江的三個商人拿著三百兩銀子到他家買了棉花,把棉花全部發到了貨棧,等待賣出。結果貨棧主人防火不當,致使棉花全部被火燒掉了。

三個商人抱哭,說:「我們都是靠跟別人借的本錢,連續幾年辛苦下來才積攢的這些銀兩,剛買的棉花一天之內就被火燒沒了,怎麼辦呢?」 他們痛哭不已,趴在地上,向蒼天哭號,都準備

李大父親聽說此事後,就說:「貨物還沒有裝船,仍然是我的東西;貨物雖沒了,但銀兩還在,我應該歸還給你們。況且你們損失掉的貨物回不來,而我失去這些,明年還可以得到。」隨即李父將三百兩銀子歸還給三人,三位商人感激不已。

這天晚上,李父家中有客人借宿。後半夜聽到外屋廳堂中有人說話的聲音,客人起身偷偷看,只見兩個穿紅色衣服的人坐在那裡說:「李家原本就有,只是陰宅的方向不太好,如果略微轉至某方向,將會貴不可言。」

次日早上,客人將昨晚聽到的話如實告訴了主人。李父對這些話特別重視,立即按照紅衣人所說的為祖宗的墓地轉移方向。第二年,文達公出生,他在宣德癸丑年中了進士,又在天順末年拜為。李文達的祖父自甘吃虧,將收到的銀子歸還買主,救了三條人命,才得到的指點。子孫能夠做大官,這不正是福份延及子孫的事例嗎?

來源:正見網

]]>
0
#神仙故事 :善待 #道人 ,從此無蚊叮咬 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zh-tw/tculture/20240509/2034695.html 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zh-tw/tculture/20240509/2034695.html#respond Thu, 09 May 2024 10:46:14 +0000 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zh-tw/?p=2034695

文:德惠 來源:正見網

宋朝時,在閬州,也就是今天的市區域有個人經營了一家。當地向來很多,有的住宿者甚至因為蚊子的騷擾,整晚都無法合眼入睡。

一天有位雲遊前來借宿,旅館老闆就熱心接待,待他甚為尊敬,還經常慷慨的邀請道人喝酒用餐,也不計較錢財,一連幾個月都如此。某日道人前來告別,再三說:我在這裏竟得到主人如此熱情的招待,實在感謝!說完他走到井旁說:「吾在此久,君獨能見知,無以報德,當今君家永絕蚊蚋之患」,意思就是我在這裏很久了,唯有旅館老闆你一人還能如此尊敬修鍊人,真是無以為報,唯有用法術使您永絕蚊蚋叮咬之患。這位道人說著就從葫蘆里取出一粒丹藥,投入水井中,囑咐道:將井蓋蓋好,三日後才能打水。說完,道人就離開了。

旅館老闆按道人的吩咐做了之後,竟果真如道人所說,從此旅館里蚊子絕跡。每到夏季夜晚旅館中人就能聽見屋檐外一片蚊子的嗡嗡聲,但就是不能飛入旅館房屋之中,好象旅館處在一個看不見的蚊帳里一樣。重臣魏國公張浚任川陝宣撫處置使時,在閬州設立辦公衙門,因此來往的士人、商人很多。這家旅館因為沒有蚊子叮咬的緣故,客源爆滿,甚至有的人寧可住在屋外露天打地鋪,也不到別的旅館去住。旅館老闆幾年時間的獲利竟是本金的好幾倍。

旅館老闆因為善待、尊敬人的緣故,使道人施展法術消除了蚊子的騷擾,由此獲利頗豐,可見真心信神,尊敬是會有福報的。那麼當今的人如何獲得尊敬修鍊人的福報呢?末法時代宗教里大多數的都只是靠宗教謀生糊口,並沒有真實的修行。

那麼世上還有沒有修鍊群體呢?

資料來源:《·夷堅丙志·卷十八·閬州道人》
原文:閬州故多蚊,廛市問寢者,終夜不交睫。某道人舍于客邸,主家遇之頗垕,時時召與小飲,雖僦直或虧。弗校也。留數月而去,臨去別主人,愧謝再三而起。至井旁言曰:吾在此久,君獨能見知,無以報德,當今君家永絕蚊蚋之患。即取瓢中藥一粒投井中,戒曰:謹覆之,過三日乃可汲。遂去,果如其言。每暑夕,蚊雷群鳴于檐間,而不能入室。張魏公宣撫川陝時,開府于閬。士人估客,往來無算,駢集此邸。至於散宿戶外,計所獲,眡它邸蓋數倍焉。

]]>
0
福報的力量 勝過外在的自然力 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zh-tw/tculture/20240507/2033293.html 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zh-tw/tculture/20240507/2033293.html#respond Tue, 07 May 2024 03:50:43 +0000 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zh-tw/?p=2033293

文:高遠

釋迦牟尼佛在印度涅槃多少年後,印度出了一位阿育王,他靠武力征服四方,統一了印度,造了許多殺生的。後來,他皈依了佛門,成為佛教的護法。阿育王想要供養佛陀的舍利,但人間已經沒有佛舍利了。他就去問他的國師。這位國師是個有神通的阿羅漢,他告訴阿育王說:「佛陀舍利只有在龍宮和天宮有,你想要供養,就去龍宮請。」

阿育王就帶了三萬兵,到海邊去喊,叫把舍利拿出來。喊了很久,龍王也沒有出現。這時阿羅漢跟阿育王說:「你雖然是人間的王,但龍王是護法部的王。他的福報比你大,所以你叫他,他不出來。」   阿育王問:「要怎麼做才行呢?」  阿羅漢就告訴他:「唯一的辦法就是修福報,比如去齋僧、行善,這樣福報就超過龍王了。」

阿育王於是便齋僧三個月。

三個月後,阿羅漢告訴阿育王說:「現在你可以去海邊向龍王求舍利了,你只需要帶著一個侍衛去,而且只要三彈指,龍王就會來見你。」  阿育王來到海邊,三彈指后,龍王出現了,化作一個年輕人的形象,向阿育王鞠躬,並問他有什麼事。阿育王把想要供養舍利的想法告訴龍王。龍王聽后,就把舍利分給了他。後來,阿育王為這些舍利建了八萬四千塔。

阿育王問阿羅漢:「我帶領三萬兵去請,龍王都不出來,為什麼我三彈指,龍王就出現了?」  阿羅漢說:「不是三彈指的緣故,而是你的福報所感召的力量。福報的力量,勝過外在的自然力。」

這樣的故事,今天大陸中國人很難相信,會當作神話故事看。這個故事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福報的力量,勝過外在的自然力。滿腦子鬥爭哲學的人很難相信才是人的福報之源,把眼前的這點蠅頭小利,古人視為「糞土」的幾兩碎銀看得比什麼都重要。所以很多中國人不認命,拚命地掙錢、存錢,以備不時之需;把掙錢當成了人生的頭等大事;掙錢多少,能不能掙來錢,成為評判年輕人是否有為的標準。

小病小災的,錢能起到一定作用,真的碰到要命的病或災難,會發現錢的作用微乎其微,甚至一點也用不上。黨文化下的中國人這時才會呼天喊地,覺得自己命運太苦,埋怨老天不公平。

其實,從來沒有放棄對人的庇護,是人不注重行善積德,被充滿假、惡、斗的黨文化蠱惑著不斷地做壞事造業帶來的各種災難。「德」才是人生帶得來,死帶得走的東西,是人最珍貴的東西。那個業力也是跟著人走,生帶得來,死帶得走。德與業力的關係,古人沒有講得明明白白,但是它通過福報、惡報的形式口傳心授,或是通過文人以小說、筆記、雜談、史記等形式流傳下來,不斷增強與充實人的善念。

從流傳下來的各種古籍看,那些祖上積德或是個人積德有福報的,就能躲過各種災難;那些祖上積業或個人造業太大的,沒有了福報,就躲不開各種災難,生活中苦也多,災難也多,身體還不好,家庭不和睦,斷子絕孫等,都是與人的業力太大有關。

人想平安,身體健康,家庭和睦,兒成女就,家族繁衍昌盛,能沒有災難,只有修心養性,行善積德,積累自己的福報。有多大的福報,就能勝過多大的外在自然力。自然力並不是不可抗拒的,與人的福報大小有關。

的主要著作《轉法輪》,把德與業力的關係,用今天人類的語言講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誰看了《》,即使不能按照真、善、忍的要求修鍊,他也會按照真、善、忍的要求明明白白做個好人,因為做壞人害人害己。

來源:正見網

]]>
0
對 #書法 的一點淺顯理解 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zh-tw/tculture/20240505/2032979.html Sun, 05 May 2024 11:20:42 +0000 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zh-tw/?p=2032979 對 #書法 的一點淺顯理解

]]>
守住善良, #中國 就有越來越多的人成為被神眷顧的生命 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zh-tw/tculture/20240504/2032674.html Sat, 04 May 2024 12:09:12 +0000 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zh-tw/?p=2032674 文: 何靜
來源:明慧網

在《論語·顏淵第十二》中,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孔子說,君子成全別人的美德、好事,而不成全別人的罪惡、壞事。小人則與此相反。成人之美是一種修養的境界,也是一種高尚的品德,能做到這一點的人,需要有寬廣的胸懷和與人為善的心態。

千百年來,「和為貴」、「與人為善」、「仁者愛人」等理念,滲透于歷史上各家各派的思想之中,成為人們普遍接受和認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準則。在中國傳統文化【小編推薦:探尋復興中華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華文明史》】中,人有禮敬必吉,家有禮敬能昌,國有禮敬自強。古人重天理良知,敬天禮地,與人為善,世風祥和,人們對任何東西都能體現出不爭。

如果看別人有好事,能夠不嫉妒,那麼這是一個正常的心態;如果看別人有好事,能夠真心讚美別人,這是大度容人的表現;如果看別人有困難,而自己的幫助能夠解人之困,捨己為人,那麼這樣的境界,可以說是成人之美的高尚德行。

牙薦賢 成人之美

在春秋,當準備拜鮑叔牙為國相時,鮑叔牙卻辭謝而推薦了管仲。

鮑叔牙說:「管仲是國家的棟樑之材,我有幾方面不及他:以寬厚慈惠來安撫民眾,我不及他;治理國家不忘根本,我不及他;為人忠實誠信,能得到百姓的信任,我不及他;制定的禮儀足以使天下效法,我不及他。」

齊桓公於是拜管仲為相。鮑叔牙的薦賢是出於對管仲的了解、敬佩和對齊國的忠誠。齊國有管仲這樣的賢臣,有鮑叔牙這樣的薦賢良臣,國家果然得到大治。後來人們稱讚鮑叔牙「知賢智也,推賢仁也,引賢義也」。這正是君子成人之美的實踐典範。

鄭玄路遇 謙讓無私

在東漢時期,有一位著名的經學家鄭玄,字康成,高密人,博古通今,他想為《春秋左氏傳》作注,但還沒有完成。

鄭玄有一天外出,與滎陽人服子慎巧遇,兩人住在同一旅舍,他們彼此之間並不認識。

服子慎在外面車上,和別人談論自己註釋《春秋左氏傳》的想法。鄭玄聽了很久,發現服子慎談的大多與自己的想法相同。

鄭玄走向車子,對服子慎說:「我早就想為《春秋左氏傳》作注,但還沒有完成;聽你剛才所說的一席話,大多與我的想法相同。現在就將我所完成的註解部份送給你。」

於是服子慎便完成了《左傳》服氏注。

鄭玄與服子慎都是有名的經學家,兩人原本並不相識,偶然相遇,鄭玄在聽到服子慎的一些想法與自己很相近后,默默的給予圓容、幫助和支持,當即決定將自己已經完成的註譯部份,全部無條件送給了他,使服子慎完成了這一浩繁的工程,揚名四海。鄭玄毫無私心、助人為樂,達到了君子成人之美的境界。

見人之得,如己之得

歷史上流傳著若干嫉賢妒能、自食其果的教訓,史冊中也銘記了寬容待人、有容乃大的美德,開創了「貞觀之治」,在歷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他總結說,他成功的主要原因在於用人:第一,不妒忌有才能的人,看到別人的才能,好象就是自己的才能;第二,用人所長,避免其短;第三,敬重賢良,原諒犯錯誤的人;第四,褒獎正直,從不黜責出去一人。聖王明君的仁愛和包容的胸懷,是神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兩千余年的中華文明【小編推薦:探尋復興中華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華文明史》】,演繹了謙和禮讓,先他后我的道德文化。北宋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情操,垂范後世。

在清朝,康熙皇帝在《庭訓格言》中,曾講過這樣一段話:「凡人持身處世,惟當以恕存心。見人有得意事,便當生歡喜心;見人有失意事,便當生憐憫心。此皆自己實受用處。若夫忌人之成,樂人之敗,何與人事?徒自壞心術耳。古語云:『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如是存心,天必佑之。」這裏康熙告誡子孫說,見到他人有所得,就如自己得到一樣,見別人有損失,就如自己有損失一樣,這樣的心地,上天會保佑他。

亂世之中,不管別人是否守德,如果每個人都自己要求自己守住善良、守住品德,就有越來越多的人成為被神眷顧的生命。

]]>
#冥冥之中有定數 :添加「醋半升」三字后,姐姐開始吃醋了 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zh-tw/tculture/20240504/2032643.html Sat, 04 May 2024 10:53:00 +0000 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zh-tw/?p=2032643

文:德惠 來源:正見網

泉南地區,唐時閩江以南的地方都稱作泉南,後來泉南又指以福建泉州為中心的地區。那裡靠近海邊,有彎彎曲曲的海岸線,人們好吃,當時為了去腥提鮮,往往都用醋蘸海鮮吃。當地有一戶李姓人家,他家有位媳婦,不知是何原因就是不吃醋,可謂滴醋不沾。

一天這位李家媳婦的弟弟生病了,在昏睡時,元神被帶到冥府核對某事件,協助辦案。事件對質完畢,他的元神被放回人間,在送回人間的路上,經過一處冥府衙門,衙門大門上寫著「食料案」。於是他就走入其中參觀,剛好看到記載泉州的一本簿子,就向官吏請求借來一觀。獲得允許后,他打開一看,在姐姐的名下「每日所食,纖細悉具,但無『醋』字」,其每天吃什麼都安排的很詳細,但就是沒有醋。他於是取過筆來,在姐姐名下加上「醋半升」三字。之後他的元神回到肉身,人就醒了過來,病也好了。更奇怪的是:從此他的姐姐也開始和其他人一樣,可以吃醋了。

看來人間包括飲食在內大小事件都是有預先安排的,但這種安排也不是絕對的,也是可以變動的,既有定數也有變數。例如本故事中因為在另外空間的食料案記載發生改動,人間當事人的口味隨之也發生了改變,可以吃醋了。當然在歷史中我們看到更多的事例是因為善、惡行為的選擇,從而使自己的命運發生了良性或惡性的變化。其實人間這個空間與是相對應的,可以互相影響。

當今最大最典型的事件就是中共統治集團在人間迫害好人,幹了太多壞事,使上天震怒,上天判了中共死刑,出現了「」的天象,從上到下貫穿層層空間,目前正逐步表現在人間:中共面臨的危機越來越多,貿易戰、各種制裁、外交失敗、等等接踵而來。然而這還只是開始,當「天滅中共」的天象徹底來到人間時,所有中共組織成員、所有中共黨徒、所有中共支持者、追隨者都要和中共一起承受天譴,一起滅亡。

面臨這樣的大難與巨變,中國人民如何保平安呢?辦法就是,可通過海外退黨網站真心聲明退出中共黨、團、隊組織,這樣上天就會在另外空間記載中,把他從黨徒名單里去掉,他就會在巨變中保命保平安,從而走入一個沒有共產黨的新時代了。

資料來源:洪邁 《·夷堅丁志·李婦食醋》
原文:泉南為海錯崇觀之地,杯盤之間,非醋不可舉箸。李氏一婦獨不能飲涓滴,其弟因夢入冥對事,臨放還,過廊廡諸曹局,見門上榜曰:「食料案」,就視之,正得泉州一簿,白吏借檢視。于女兄之下,每日所食,纖細悉具,但無「醋」字,乃取筆書「醋半升」三字。及寤而病瘳。女兄自是日遂啖醋如常人。

]]>
那些 #死而復生 的 #奇人奇事 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zh-tw/tculture/20240504/2032644.html Sat, 04 May 2024 10:48:50 +0000 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zh-tw/?p=2032644

文:海濤 來源:正見網

俗話說人死不能復生,可這個世界上卻有不少的人,這些人到底經歷了什麼使得科學界對此也敬而遠之。要想挖掘它背後的秘密,或許我們可以從歷史的隻言片語中找到答案。

在《晉書》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元康年間,梁國一位女子同意嫁給一位男子並接受他了聘禮。可未等出嫁,他的丈夫便被派去戍守長安,好幾年都沒有回來。而女子的家人便把她又嫁給了另一名男子。女子被父母強逼著出嫁,可出嫁后沒多久她就病死了。後來女子那位戍守長安的丈夫回來了,他聽說自己未過門的妻子的遭遇后,便找到了妻子的墓地。他非常哀痛,不知出於何種原因,他打開了妻子的棺材,妻子竟然活了過來。後來他便帶著妻子一起回了家。

女子的後夫知道這件事情后想把妻子要回來,便到官府打官司。因這事太過離奇,審案的官員也難以決斷,於是就上報到了朝廷。秘書郎王導議認為:「此是非常事,不得以常理斷之,宜還前夫。」  朝廷於是判決女子應該跟隨前夫。

這樁案子會被記載在正史里,大概讓當時的皇親國戚們也頭痛了好一陣子吧。其實,像這樣死而復活的事情不是個例,有一個繞不過去的歷史人我們也得好好說一說。

此人就是干寶,史載干寶「少勤學,博覽書記,以才器召為著作郎。」 他懂得陰陽術數,著有《晉紀》、《春秋左氏義外傳》,他還為《周易》、《周官》等數十篇文章作註解。他的雜文集皆行於世,有良史之稱。他不但撰寫歷史,而且還著有一篇非常有名的類筆記——《搜神記》,書里記錄了許多神仙的故事。

為什麼這樣一位史學大家,會寫出《搜神記》這類「志怪小說」呢?這要從他親歷的兩件奇事說起。《晉書》載干寶的有一個侍婢,很受父親寵愛,但是干寶的母親非常妒嫉。等到父親去世下葬時,他的母親竟然把那個侍婢活生生推下墓穴埋了。

過了十幾年後,干寶的母親去世了,家裡人要把干寶的父母合葬在一起。他們打開墓穴后,竟然發現那個侍婢伏在棺木上,面色容貌居然和生前一樣。他們非常奇怪,就用車子把侍婢載回了家。過了幾天那個侍婢竟然蘇醒了過來,還說干寶的父親常常給她拿水和食物,恩情和生前一樣。從此那個侍婢能預言吉凶,非常靈驗,後來她甚至還嫁人生了孩子。

這事情要讓我們現代人聽起來,簡直成了神話故事了。其實不止如此,還有一件事也非常離奇。說干寶的哥哥重病氣絕,但過了幾天他的身體也沒有僵硬,後來他哥哥又醒過來,說他看見天地間有鬼神,象是做了一場夢,不知道自己死了。

可想而知,這兩件事對干寶造成了多大的影響,故而「寶以此遂撰集古今神祇靈異人物變化」。(《晉書》)干寶因此而篤信天地間存在著更高的生命,並收集那些傳說的神仙故事,從而著成《搜神記》一書,「亦足以明神道之不誣也」(《晉書》)。

不只如此,在歷史的故紙堆中,我們還能挖掘到不少有關人死而復活的記載。如《三國志》記載「是歲,安吳民陳焦死,埋之,六日更生,穿土中出。」 《隋書》載「至德三年八月,建康人家婢死,埋之九日而更生。有牧牛人聞而出之。」 《新唐書》載「光啟元年,隰州溫泉民家有死者,既葬且半月,行人聞聲呼地下,其家發之,則復生,歲余乃死。」

眾所周知,正史的編纂是非常嚴謹仔細的,故而這些事情的可信度是非常高的。這也說明人死而復活的事情並非妄談。其實,死而復活的事情現代也很多,現代人還專門發明了 「瀕死體驗」一詞來形容那些被搶救過來的人在死亡狀態時的一些神奇體驗。

中國的學者們在1987年對在唐山大地震中的81名被搶救回來的倖存者進行了瀕死體驗的科學調查,其研究發表在了1992年的《中華神經雜誌》上,當時也引起了不小的轟動。81名被調查者中有多達40種瀕死體驗,比例較大的體驗有軀體陌生感,思維特別清晰,情感喪失,物質身體從自身分離出去,身體失重感。其它感受還包括世界毀滅感、被審判感、突然醒悟感、同宇宙融為一體、時間加速感、時間緩慢或停止感、預見性視覺、異常嗅覺的體驗、被牽拉或推壓感等其它體驗。

筆者的朋友也曾向筆者講述了這樣一件奇事。許多年前,他們村有一家人辦喜事,當時去了很多親朋好友。有一個村民因事記恨那一家人,就在酒席的菜裏面投毒。宴席后朋友的一位女性長輩就出現了很厲害的中毒癥狀(朋友說中毒的村民很多,但最厲害是就是他的那位女性長輩),她一開始噁心、嘔吐,後面就昏死了過去。

那時候村裡沒有汽車,村民們只能用板車把她推到衛生所。衛生所一看就說救不了,讓他們送往鎮上的醫院。大家又急急忙忙的把她往鎮上拉,後來在鎮上醫院里搶救了回來。

奇怪的是,等她清醒以後,說了一件讓人震驚的事。當時村民們把她往鎮上送的過程中,她看到沿著路邊有一座很高很大的古代城牆,其實,那條路根本沒有什麼城牆。那時她早已昏死過去了,大家都覺得她在說胡話。但她說她看的很清楚,很真切。而且她還知道是哪些人送的她,哪些人推的車,細節講的清清楚楚,不像是一個昏死過去的人所能講出來的。村民七嘴八舌的討論,認為她大概是看到陰間的場景了。

朋友的那位親戚看到的古城牆到底是什麼無從得知,但人能看到另外空間的景象也絕非空穴來風。一名叫成德富退伍老兵講述了一件親身經歷,同樣讓人嘖嘖稱奇。

這位老兵是重慶市墊江縣桂溪鎮人,1965年10月在38軍114師42團當兵。由於當時條件艱苦,當兵時落下了許多病根。退伍后他四處求醫問葯,可都沒什麼效果。一九九七年他通過朋友介紹學習了,才學了兩天,全身的疾病不翼而飛,身輕體健的成德富從此走上了修鍊之路。

1999年7月,迫害法輪功后,他也受到了殘酷的迫害,她的妻子和兒女都因為忍受不了中共的騷擾離他而去。

2011年,成德富的第二位妻子也忍受不了中共長期對他們的騷擾迫害,留下離婚書後不告而別。成德富心情低落,好幾天都沒吃東西,為了尋找妻子,他乘上了回墊江的客車。在車上,成德富「突然感到胸口處被人拍了三下,然後感覺兩個人擰著我的肩膀在往前面走,速度非常快,只聽得風從耳邊過。」[1]

成德富就這樣離奇的被帶到了閻王的面前。可等閻王一查才發現,他們要抓的是一個叫陳德富的人,差役因兩人名字讀音相近抓錯了人。閻王告訴成德富,他是自己的客人,而且他早就在地獄里除名了,不歸自己管了,還讓差役帶他在地獄里看看,讓他把在地獄里的見聞說給還在陽間的人聽,讓人懂得善惡有報的道理。

當差役帶著成德富過了奈何橋,他看到一望無邊的血海里全是人,他們多數穿著公檢法司等各種制服,一看便知都是中共的官員。他們被鱷魚、毒蛇、獅子等各種食肉動物撕咬著頭,咬著手和腿,撕著肉吃,各種哭叫聲、知錯的求饒聲,凄慘無比。

成德富還看到另一處受刑的廣場上,有四個分別穿著四種執法服裝的人受刑的慘狀,他們都頭戴著(中共)國徽帽,並排著反綁在一個刑具上,一根鋼釺橫穿四人的腰部,一邊一個刑役,將鋼釺一推一拉,四人痛苦的慘叫著。差役告訴他說:「執法人員應是懲惡揚善,他們卻是相反,拿人民的錢,為貪腐權勢,善惡不分,專害好人,執法犯法,血債累累,冤害了不知多少好人,下地獄就用這種酷刑償還被他們冤害的人,一推一拉還一個受害者。」

後來,閻王告訴成德富時間到了,兩個差役將他托起一甩,他怕自己被甩到受刑的廣場上去,大叫一聲便活了過來。這時他才發現自己已經躺在醫院里了。一問才知道,是好心的司機和售票員看到他在車上突然暈倒了,就把他送到了縣醫院搶救。

這些真實發生的事情都在告訴著我們,人死並不是終結。而我們的老祖宗所留下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三尺頭上有神靈」等忠告也不是什麼封建,而是真真正正的做人道理。

讀者朋友們,您是否也曾聽說過死而復生的事情呢?也請多多分享吧。

[1]《我到地獄走一遭的親身經歷——一個退伍老兵二零一一年遇到的事》,明慧網(2021年2月8日)

]]>
#中華典故 :病牙為何又叫「活玉巢」 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zh-tw/tculture/20240502/2031667.html Thu, 02 May 2024 10:56:48 +0000 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zh-tw/?p=2031667

文:德惠 來源:正見網

相傳在五代至北宋初年期間,盩厔(zhōu zhì,今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的衙門裡有個吏員頭領。吏員就是府中的小官,低級。這個吏員頭領聘請了位讀書人當家庭教師。這位讀書人有蛀牙之病,一天牙痛發作,疼的左腮都紅腫起來,只好張嘴躺卧休息。正當他被牙痛弄的頭暈腦脹意識模糊之時,恍惚中聽到在病牙的牙齦部位傳來聲音,細細一聽好象是說話聲和車馬聲。當這個聲源慢慢移動,離開了他的口腔時,牙痛頓時就消失了,紅腫也消退了。

過了不到半天,這位讀書人晚上睡覺時,又在半夢半醒間聽到這個聲源出現了,還聽明白了其中的一句吆喝聲:「小都郎回活玉巢也」,並感覺到這些微觀下的人馬慢慢回到自己口中病牙部位。瞬間牙痛複發又開始折磨他了。他明白自己是聽到了另外空間的聲音,在那裡有個叫「小都郎」的東西把他的牙齒當成了巢穴,還起名為「活玉巢」,這就是自己牙病在那個空間里的原因。於是他在天亮后稟告僱主,吏員頭領就請來了高人,用符水之類的術類方法醫治,讀書人的牙痛病竟因此治愈。就是不知道這個「小都郎」是個什麼東西。

這件奇事傳開后,病牙漸漸被一些文人雅稱為「活玉巢」,成了一個典故。清代文人曹貞吉的詞作《 病齒戲作》就運用了這一典故:「活玉巢邊,大郎遊戲,狗竇從君出入來」,來描繪自己被蛀了一個洞的病牙。蛀牙在西醫理論里是細菌導致的牙齦腫膿、牙齒被細菌腐蝕出現齲洞,而在故事里其里的表現竟是病牙部位盤踞了一個叫「小都郎」的生命體。可見一個事物在不同空間里往往會有不同的展現。例如現在的在這個空間里就是病毒的傳播,而在另外空間里就是瘟神、疫鬼在按天意、按天象變化行事。當今最大的天象變化就是「」,這個新冠瘟疫就是為懲罰及其成員、支持者而來。世人唯有真心實意的退出中共黨、團、隊組織,反感中共、,才能平安度過瘟疫劫數。

資料來源:北宋《清異錄  活玉巢》
原文:盩厔吏魁,召士人訓子弟,館于門。士人素有蛀牙,一日復作,左腮掀腫,遂張口卧,意似瞢騰。忽聞有聲發於齦顎,若切切語言,人馬喧閧,漸次出口外,痛頓止。至半夜,卻聞蚤來之聲,仍雲:「小都郎回活玉巢也。」似呵喝狀,頰上蠢蠢然直入口,彈指頃,齒大痛。詰旦,具告主人。勸呼巫祝,用符水。士人從之,痛已腫消,竟不知何怪也。

]]>
經商之道 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zh-tw/tculture/20240430/2030412.html Tue, 30 Apr 2024 04:36:11 +0000 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zh-tw/?p=2030412

文:曉錄

歷史上經商最著名的是,而看上去很成功卻下場悲慘的是。道理很簡單,范蠡懂得如何去回報別人,不貪心;胡雪岩則因霸佔朋友妻而被人唾棄。

最小經商者大概就是那種小買賣人了。我平時上班,午飯都是在外面吃的,這段時間發現一個現象,凡是買賣好的飯館往往都是價格實惠、老闆不大計較的人。飯菜上來都是滿滿的一大碗,特別是都是非常足的。

這幾天附近有家開業,連續幾天去吃,就是因為非常的實惠、份量足。熱乎乎的吃起來有感覺。四五天後,就不一樣了。首先是老闆的面不是當場下,而是先下出來放到一個大盆里,人來了就抓一些,用熱湯泡一下。這樣的面,看上去差不多,味道就已經不一樣了。其次是,調料也明顯的減少,中國的飯菜其實是非常科學的,多少調料都是有講究的,正好可以將味道配合到最好,就像是我們常說的酸鹼中和的原理。

明天我就不會再去吃了,不知道其他的顧客是什麼想法。應該也差不多吧。老闆為了多掙錢,想辦法降低成本,卻不知失去的是信譽和顧客。

其實我們經商也好、修鍊也好,都要保持初心、恆心,不計較個人得失。這樣才能把工作做好。

經商很簡單,就是不貪心,踏踏實實的。一如既往的去做好,而不是為了利益而偷工減料降低成本和質量。

越是簡單不變,不計較的人,結果會得到顧客的認可而把生意做成功。

來源:正見網

原文鏈接:經商之道 - 傳統文化
]]>
有因有果 #神佛 降福也降禍 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zh-tw/tculture/20240429/2030408.html Mon, 29 Apr 2024 09:02:30 +0000 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zh-tw/?p=2030408 文: 起慧
來源:明慧網

現代社會中,有的人相信科學,對於信神、神跡都視為;有的人則相信豐盛的供奉能換得神的庇佑。那麼古人是如何看待與供奉呢?

神布福也降禍

《國語》記載,王十五年(西元前662年),有神降臨在虢國的莘這個地方。惠王問內史過:「這是什麼原因?以前有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嗎?」內史過回答:「有。如果國家將要興盛,他的國君會明察一切、中正無邪、精誠廉潔、仁愛謙和,他的德政足以上達神靈,他的恩惠足以團結百姓。能使神靈接受祭祀而人民順從。這時,英明的神靈就會降臨他的國家,觀察他的德政而布施福澤。」
「如果國家將要敗亡,他的國君一定是貪圖財利、邪僻不正、縱慾淫蕩、荒業怠政、愚穢暴虐,他的政務腐敗而無法被神靈認可;他的刑法縱惡懲善,致使百姓有二心。這時,神靈也要降臨,不過是為了觀察國君的邪惡暴虐而降下災禍。因此,有時出現神靈而國家興旺,有時則國家敗亡。過去夏、商、周朝興起和衰亡時,都有神靈現世的記載。」

惠王問:「那這次神靈現世,將由誰來承受這一切呢?」內史過回答:「在虢國的土地上。」惠王問:「那究竟是禍還是福呢?」內史過回答:「我聽說:秉承正直仁道而遇到神,叫作迎福;施行淫邪而遇到神,叫作遭禍。如今虢國政務荒怠,恐怕是要滅亡了吧?」惠王問:「那麼我應該做什麼呢?」內史過回答:「您可以派太祝、太史等前往進獻神靈,但不要有所祈求。」於是惠王照著做了。

內史過跟著到了虢國,發現虢君也派了太祝、太史去祭祀,而且是要請求神靈賜給他土地。內史過回來以後把這件事告訴惠王說:「虢國一定要滅亡了,他們不誠心祭祀而是向神求福,神一定會降禍;就象不親愛人民卻過度使用民力,百姓一定會背離他。誠心祭神是禋祭;仁慈護佑人民是親愛。如今虢君過度使用民力來滿足自己的私慾,如此背離民心、惹怒神靈卻想求利,這不是太難了嗎!」果真,周惠王十九年,北虢被所滅。

德行是敬神的祭品

左傳》記載,魯僖公五年(西元前655年)晉獻公為了攻打南虢,第二次向虞國借路。虞國大夫宮之奇以「虞國與虢國唇齒相依,唇亡則齒寒」的道理勸阻。但虞公目光短淺、貪圖晉國的財物,認為晉國是他的同族,不會害他。並說:「我祭祀的物品豐盛潔凈,神靈一定會保佑我。」宮之奇回說:「臣聽說過,神靈不親近個人,而是依據德行。所以《周書》說:『上天對於人沒有親疏差別,有德的人上天才保佑他。』又說:『祭祀的沒有芳香,德行才有被神靈接納的芳香。』又說:『人們拿來祭祀的東西,在神看來都是相同的,只有有德行的人的祭品,才是真正的祭品。』這樣看來,沒有德政,百姓就不和睦,神也就不來享用祭品。神所依據的,只有德行。如果晉國奪取虞國,而以盛德作為芳香的祭品奉獻神靈,神難道會不接受嗎?」

虞公不聽宮之奇的勸諫,答應了晉國使者。宮之奇便帶領他的族人出走,並說:「虞國過不了今年的臘祭了,就在這一次借道之後,晉國便不用再出兵了。」這年冬天,晉國滅了南虢。返國路上,滅了虞國並俘虜虞公。

結語

不同於現代人,將敬神視為迷信,或是供奉神靈祈求財福,古人認為神靈布福也降禍,而當中的依據並不在於祭品是否豐盛美好,而是品德是否高尚。

]]>
唐宋時身懷「袁許之術」的兩位相士 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zh-tw/tculture/20240424/2028720.html Wed, 24 Apr 2024 09:06:56 +0000 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zh-tw/?p=2028720

文:顏丹

之術是陰陽術數的一種。在中國古代,精通此術的人能通過他人的面相、骨相、氣相等外在信息,將其關乎生死禍福、貴賤夭壽的身前身後事都一一推測出來。有許多相士能精準地看出帝王登基前後的異象和運勢乃至朝代更迭前後的細微徵兆。

所謂「袁許之術」,就源於漢代許負看到劉邦就得知他會成為第一代天子以及一看到襁褓中的預言她會稱帝的故事。這一特定詞彙一直被反覆書寫在史冊中,用來形容歷朝歷代那些異士的精湛相術。

後唐明宗多年前被相士看出有貴相

後唐明宗李嗣源稱帝前,曾被一位異士看出他有帝王相。這位異士名叫周元豹,他生於燕地,很小就出家,去廟裡當了。後來他跟著師父雲遊,長達十年之久。師父見他秉性純良,又能吃苦,就把一種相面術傳給了他。

沒過多久,他回到家鄉晉陽,一個叫盧澄的帶著兩個朋友來找他。他見過三人後,悄悄對一位老鄉說:「雖然這三人都是一心向道之人,可前途命運卻大相徑庭。盧道士他年定能顯貴,而他兩位道友就是短命之相了。等明年一開花,就要成為故人了。」果然,到第二年一開春,這二人就離世了。二十年後,盧道士被君王欽點為官。

有一日,周元豹遇到了晉陽的判官,他說:「您五天內會被派往萬里之外的地方執行公務,可這一去就回不來了。」果然,在幾天後,外地就傳來了他醉酒後不慎被自己的衣領勒死的消息。

當時,曾輔佐過唐末幾代君王的權臣張承業也是晉陽人。他得知能相面的周元豹在家鄉,就經常去找他。很多事都被他言中了,從此張承業便對他青眼有加。

那時,李嗣源只在宮裡擔任了一個閑職,可張承業卻對他格外留意。他想知道李嗣源是否會成為可堪大任之人,於是把周元豹找來看一看。他讓李嗣源換了身裝束,站到侍衛隊伍後面最不起眼的地方。周元豹只遠遠掃了一眼,就指著站在最後一排的李嗣源說:「看他的骨相,怎麼都不能只擔個閑差吧!」張承業聽了很吃驚,立刻問周元豹:「此人將來的官位如何?」周元豹想了想,只說了一句:「他最後所任的官職是鎮州(在今天的河北)節度使。」而這也正是明宗繼位前的最後一任官職。

明宗第一任皇后夏氏最早只是一個照顧他飲食起居的侍妾。李嗣源未稱帝時,夏氏經常違逆他的命令,並因此受到責罰。周元豹一見到她,就說:「這女子會當上藩侯夫人,將來還能母憑子貴呢!」李嗣源一聽,不再生夏氏的氣了。後來,她果然被加封為晉國夫人,接著又登上了后位。她兩個兒子一個被封為秦王,一個被封為宋王,並最終繼承了皇位。

以前,庄宗李存勖在位時,已打算讓周元豹在晉陽為官。明宗登基后,突然想起了這件事,於是對臣僚們說:「方士周元豹頗有些道行,多年前為朕相面,很多事都應驗了。現下若能把他召到宮裡來,就更好了。」

有臣僚認為此事不妥,於是向明宗進諫:「相面術雖是周元豹所擅長的,但這原本也是因為您天生就是高貴之人。如今您已登上王位,就不必再讓他占卜了。如果讓他進了朝堂,那些喜歡爭名逐利的權臣就會想盡辦法來利用他。這樣下去,會禍亂朝綱的。」明宗聽了,覺得很有道理,於是厚賜了周元豹許多金帛,讓他辭去光祿卿的閑職,回家頤養天年了。

宋高宗南渡源於相士看破天機

宋朝一分為二,形成了南北不同的地域和時期。從北宋更迭為,其標誌性事件當屬高宗南渡。只是,那時的高宗尚在小住,對即將發生的南渡仍未知未覺。若非一個相士提前告知,或許就不會有後來的南渡、甚至南宋了。

這位相士名叫妙應方,他的相術出神入化,在朝野上下都頗有聲名。當時,他正客居在張浚揚州的府上。有天他外出辦事,一回來就告訴張浚:「今天進城,看到大街上的人十有八九都面露死氣,這是金兵將要來犯的不祥之兆啊!您趕快勸陛下立刻啟程渡江,一路往南走。」 張浚深知,妙應方從未失算過。聽他這麼一說,便立刻向高宗奏報。

那天恰逢上元節,高宗本打算入夜後出門觀燈的。可沒等天黑,就傳來了金兵入城的消息。高宗剛坐上駕輦離開,金兵就在城裡大開殺戒了。

參考資料:
《舊五代史》卷七十一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來源:正見網

]]>
【 #楊延昭 傳奇】火牛陣大敗韓昌 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zh-tw/tculture/20240423/2028328.html Tue, 23 Apr 2024 12:19:09 +0000 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zh-tw/?p=2028328 文:仰岳

,《宋史》中的北宋抗遼,戍守邊防二十余年,遼人(契丹人)十分畏懼他。遼人認為六郎星宿(將星)是他們的剋星,而楊延昭的智勇善戰宛如是六郎星下凡,故稱之為「」。

楊延昭和天波府保家衛國、一門忠義的改編故事,從元代起,各種版本在戲曲、小說和評書中流傳甚廣,深受普羅大眾喜愛。此【楊延昭傳奇】系列,筆者僅就鄉野民間口耳流傳的軼聞加以摘錄綜述,與讀者分享楊六郎流傳千年的英雄故事。

火牛陣,是戰國時齊國名將田單在即墨之戰中使用的經典戰術,當時燕國名將樂毅率六國聯軍攻打齊國,短短半年間已攻下七十余城,僅剩下莒和即墨兩城未被攻克,眼看齊國即將滅亡之際,田單臨危授命守備即墨,他以五千兵力抵抗強大的聯軍長達數年之久,並成功運用火牛陣突破燕軍防線,讓齊國起死回生。然而,在名將田單之後,火牛陣在歷史上似乎就成了經典的絕響,鮮少有成功運用的戰例,直到北宋初年,在益津關一地(現今霸州市),名將楊延昭成功運用「火牛陣」大敗韓昌的五萬鐵甲騎兵,重現了這場經典戰役。

自遼軍的鐵甲騎兵大軍初戰失利后,韓昌仍不死心,準備捲土重來。這方面,楊延昭已提早由探子那兒得到韓昌準備率大軍進犯益津關的情報,於是召集將士們討論防務。

孟良與焦贊說道:鐵甲騎兵勇猛難擋,前回誘敵成功才得以獲勝,這次恐怕難以再用,應當據險而守。

岳勝說道:此關前方平原開闊,幾乎無險可守,應當準備斬馬刀、大斧等重兵器,斬其馬足,以強破強。

楊延昭想了想說:的確,久守必失。而此關幾乎無險要之地,防守極難。而鐵甲騎兵戰力極強,終是大患。要設法破敵,眼下就暫以岳勝之提議準備。

會後,楊延昭下令讓將士們準備新武器同時強化操練。考量遼軍鐵甲兵勇不可擋,即使以斬馬刀破其陣勢,勢必也將造成不少戰損,因此他不斷思索著全軍破敵之策,但始終未有頭緒。

一日他與諸將領騎馬到關前附近巡視戰地,眼見面前一片開闊的原野,牧人們放牧著牛羊,在牧人帶領下,牛羊正成群結隊井然有序地走著。牧人見著將士,走來行禮致意,熱情地拿出奶茶來招待大家。牧人說:感謝元帥與將士守衛邊關,讓我們得以安居樂業。

楊延昭帶著將士們回禮致意,並下馬與牧人閑話家常。談笑間牧人說道:這牛啊!要成為耕牛可不容易,我與幾位哥兒們花了好大功夫,才能讓它習慣背犁耕作,要順應它的性情訓練還要按時的給它吃好的草料,我跟著學了十多年了才抓到這竅門呢!這實在是個學問啊!

聽著聽著,楊延昭突然靈機一動,想到了破敵之策!他向牧人行禮拜謝,說道:感謝閣下,破敵關鍵在於這些牛兒了,要借你這些牛一用了。

他下令給牧人一筆錢糧作為徵集的費用,數量不夠的還讓將士們四處收購,短短几天已徵集到了上千頭牛。接著他帶領將士在益津關的關口北方前緣,順著地勢建了一道南北狹長數里的陣地,遼軍要攻城必定要經過此陣地,他在四周設上圍欄,將這上千頭牛安排在此地訓練,為火牛陣做準備。

火牛裝備,出自宋 曾公亮和丁度《武經總要》。(公有領域)

楊延昭找來牧人們教導將士訓練牛隻,他做了許多,讓其穿上遼軍的盔甲,再製作牛愛吃的飼料藏在盔甲下,讓牛隻習慣要設法扒開盔甲吃飼料。又將尖刀、長槍綁在牛身上,訓練牛隻直線的往前方衝鋒刺穿草人,打算到時再將牛尾點火,進一步增加牛隻向前的速度。

一段時間后,宋軍再以木馬裝上鐵甲及草人,模仿遼軍騎兵,讓牛實際學習對著其衝鋒,使牛隻習慣破壞木馬及草人後才能吃到飼料,就這樣循序漸進,周而復始的訓練一個月以後,這上千頭牛隻已經逐漸習慣了這種衝擊型的作戰方式。

韓昌率五萬鐵甲雄兵捲土重來

就在楊延昭緊鑼密鼓的備戰期間,北方的遼國也蓄勢待發,準備南侵。

在上次鐵甲兵被擊破后,韓昌這回又再度帶著耶律休哥、耶律沙、大鵬等十余位將領,率著五萬鐵甲騎兵大軍來到益津關叫戰。楊延昭早已得知消息,率領著岳勝、楊興、孟良等諸位將領,布好陣式在關前新陣地等候。


《繡像南北宋志傳》-耶律沙。(公有領域)

韓昌見著楊延昭,便罵道:「楊六郎!上回大意敗給你了,這回我不會再上當了,有膽就與我的鐵甲騎兵正面作戰,別老是玩些小花招。」

楊延昭回聲道:「韓昌!兵不厭詐,自古皆然。看著,我早就在關前擺好了陣式,若你破不了就別想打入關口,咱們就正面交鋒好好地打一場吧! 」

這時耶律休哥、耶律沙也衝出來叫陣,罵道:「楊六郎!上回殺了我兄弟耶律慶,還有無數我大遼將士也死於你的詭計,這回我要你血債血償,讓你瞧瞧我們鐵甲大軍的厲害!」

只見韓昌一聲令下,耶律休哥、耶律沙等十余位遼將率著五萬鐵甲大軍直接傾巢而出,直向這新陣地撲來。

楊延昭亦立即下達號令,成千上萬綁著糧草的弓箭從宋軍里飛射而出,遼軍的鐵甲騎兵隨即舉盾格擋,面對精鋼精製的鐵甲,這些飛箭幾乎沒傷到他們分毫,只是讓其身上插了些草。韓昌笑道:楊六郎,你的箭真是沒用,這次你完了!

但這時宋軍後方,竟又以投石車投出無數混雜著砂土的大草包,砸向鐵甲騎兵,而這大草包也沒什麼殺傷力,韓昌與遼將們面面相覷,搞不懂宋軍用意為何?不久后,鐵甲騎兵隊伍開始散亂,原來這草包中混雜了不少豆子、小米、野菜這些牛馬愛吃的雜糧,戰馬紛紛低著頭搶食。

楊延昭見狀,隨即發出指揮號令,宋軍紛紛往兩側移動,陣地中門大開,成千頭牛隻飛奔而出,它們角綁著尖刀,身體兩側縛著長矛,披著有雲彩圖案的外衣,前身及胸前裝備著鐵甲,牛尾更綁著燒著的稻草。牛隻們餓了許久,見著騎馬的遼軍以為是送糧食來的,便奮力向其衝鋒。遼軍從未見過此陣仗,而馬兒被披著鐵甲的猛獸衝擊,更受驚嚇,紛紛四散奔走逃竄。

前方的鐵甲騎兵受到挫敗陣形一亂,後方就兵敗如山倒,就這樣,一排排鐵甲騎兵的陣形紛紛土崩瓦解,潰不成軍。宋軍將士持著斬馬刀、大斧等重兵器緊跟于牛群後方猛攻,一時殺聲震天,鐵甲大軍傷亡慘重。眼見攻擊奏效,楊延昭再令楊興、陳林、柴敢率領騎兵從兩側夾擊,就這樣宋軍漸漸的取得優勢。

韓昌見狀,準備將後方預備部隊全數投入戰局,扭轉頹勢,這時大鵬勸說道:頭領,宋軍已有克制我方的新武器,戰況不利我軍;而上回加上當前的挫敗已折損近半數將士,鐵甲騎兵乃我方之精銳,若全沒了對我們大遼將是無法彌補的損失。我們不如撤軍,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材燒啊!

韓昌猶豫一會,眼見已難取勝,只得下令全軍撤退。楊延昭見遼軍已撤,也不再追擊。宋軍成功正面擊敗了這批強大的鐵甲騎兵,此戰以大獲全勝告終。

戰後楊延昭上奏朝廷,對將士們論功行賞,也將牛隻還給牧民們。此陣地亦成了護衛益津關的一道堅固屏障。日後宋遼雙方進入休戰時期,此地也慢慢地有百姓移居,成了一處村落。當地的人們為了紀念當年楊延昭以火牛陣破敵的,就將此地稱為牛頭鎮(後來改名為牛陀鎮),將小鎮北方的小河改名為牤牛河。

參考史料:
《楊六郎威鎮三關口》河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 趙福和 李巨發 等人 搜集
《楊家將外傳》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 1986年出版 趙雲雁  搜集整理

來源:正見新聞網

]]>
#漢字 能治病? 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zh-tw/tculture/20240422/2020159.html Mon, 22 Apr 2024 03:10:53 +0000 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zh-tw/?p=2020159

文:小宇

前段時間朋友腸道不舒服到,說得先做個,心臟沒什麼大礙再做腸道鏡,結果朋友嚴重心律不齊,暫不能承受腸道鏡的刺激,建議她先回家調養。

之後的一段時間再見面,朋友笑著跟我說「能治病你信嗎?」  我饒有興趣,「漢字神傳,一定有他的神秘之處,說來聽聽。」

接著朋友講了她從醫院回家的經歷:我當時就想怎麼心和腸都出問題了?是我的「心腸」,也就是為人出問題了嗎?我確實自我太強,言行強勢,不怎麼顧及別人的感受,或許無形中傷了太多人,所以在接受上天的懲罰吧。那麼,回家調養,讓這顆不穩定的心平靜下來,就得試著別那麼強調自我,因為好「心腸」不正是形容一個人的善良嗎?當我在關注自己的內心時,發現多年的消失了,接著腸道順暢,心情也好。驚喜之餘,我注意到了「臭」字,自大多一點,不就是太自我嗎?都說腸道有問題會有口臭,之前怎麼就沒想到先從「心」上解除呢?這個字正是對我最早最好的提醒呀。

聽了她的講述,我很感慨,她這哪是看病,而是在「修心」呀。都說能治愈疾病的根本,而古老的中醫正起源於,那修鍊文化不正是在啟發人善良的本性嗎?看來,生命只有返還天性純正才會康泰美好!

來源:正見網

]]>
宋詞賞析:狹路相逢結良緣–浪漫故事背後是寬廣仁厚的胸懷 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zh-tw/tculture/20240421/2027550.html Sun, 21 Apr 2024 11:51:27 +0000 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zh-tw/?p=2027550

文:普生 來源:正見網

「畫轂雕鞍狹路逢,一聲腸斷綉簾中。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金作屋,玉為籠,車如流水。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幾萬重。」

————宋祁

·畫轂雕鞍狹路逢」詞文讀來朗朗上口,情真意切,很招人喜歡,特別在年輕男女之間。現代人讀這首詞,大多都著迷於渲染的浪漫氛圍,以及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浪漫故事。

當然,在宋朝時,詞不僅僅是「讀」,更多是「唱」。因為宋詞本來是配樂的歌曲,最初全稱叫「曲子詞」。後來詞樂失傳,詞就逐漸成為一種長短句的詩體流傳下來。有點像現代的流行歌曲吧,但宋詞言簡意賅,而且比現代流行歌曲要雅緻的多,表達的內涵也更豐富。

讀到這首詞時,我也很感嘆古代文壇中竟有如此逸事,而更令我感佩的是:浪漫故事背後那寬廣仁厚的胸懷,有德行的古代天子真不一般!

宋家兄弟「雙狀元」

宋祁(998—1061年),安州安陸(今安陸縣)人。天聖二年(1024年)與兄庠同赴科舉,考試結果,宋家二兄弟的成績比蘇軾、蘇轍這對兄弟的成績還要好。而且弟弟宋祁高居榜首,獨佔鰲頭,哥哥宋庠屈居第三。

禮部官員把考試成績上報后,因為古代選拔狀元,不僅僅是考察學問,還考察性格,品德等,哥哥宋庠被拔擢為第一。這也正應了數年前夏竦的預言

據吳處厚《青箱雜記》卷四記載,當宋家兄弟還沒參加之前的若干年,當時的安州太守、北宋名臣夏竦特別看好倆兄弟,讓他們以「落花詩」為題作詩。宋庠作一聯:「漢皋佩解臨江失,金谷樓危到地香。」宋祁則作一聯:「將飛更作迴風舞,已落猶成半面妝。」夏竦點評:「詠落花而不言落,大宋君當狀元及第。又風骨秀重,異日作宰相。」話鋒一轉,又說:「小宋君非所及,然亦須登嚴近。(弟弟小宋嘛,雖然比不上哥哥,但將來也能做個皇帝身邊的近臣!)」

於是宋家兄弟有了「雙狀元」的稱號。為了區別他們,人們稱宋庠為「大宋」,稱宋祁為「小宋」。小宋亦是《玉樓春·春景》中「紅杏枝頭春意鬧」的作者,因此得了個雅號–「紅杏尚書」。

京都繁台街狹路相逢

宋祁在朝廷做翰林學士的時候,有一天,走在繁華的繁台街,街上行人絡繹不絕。忽然,迎面而來是一支宮廷車仗隊。原本寬闊的繁台街,因為人群車馬總多而變得讓人覺得狹窄起來。街上的行人紛紛退讓,給車隊讓路,宋祁當然也不例外。

忽然,一輛馬車內傳出清脆悅耳的聲音:「哎,那是小宋!」宋祁覺得奇怪,是誰在輕呼他的名字呢?宋祁抬頭一看,只見一輛馬車上的綉簾正緩緩放下,綉簾背後是一個妙齡宮女,驚鴻一瞥的瞬間,宮女對他嫣然一笑。宋祁心頭一震,但又茫然不知怎回事。接著,車隊越走越遠,很快消失在遠方。

宋祁回府後,回想起剛才的情境真如夢幻一般。嗨,佳人如夢,惆悵而逝!頓時,宋祁靈感飛揚,才思文涌,揮手寫下「鷓鴣天·畫轂雕鞍狹路逢」:

畫轂雕鞍狹路逢,一聲腸斷綉簾中。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金作屋,玉為籠,車如流水馬游龍。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幾萬重。

君子成人之美,有情人終成眷屬

對詞的頌唱流傳,本來就是宋代的文化奇葩,更何況新詞的作者,是當朝鼎鼎有名的才子。因此,新詞不脛而走,流傳堪比現代廣告,京都上下很快都知道了。

如果作為普通人,說某人路遇仕女,彼此因緣際會,一見傾心而轉而分離,離別後思慕而歌,這也不算什麼特別的。而偏偏故事的主角是當朝的才子和宮女。在皇宮中,宋朝除了皇后之外,設四妃九嬪制。宋仁宗在位時,嬪號有十七個。「內人」是宮廷女官,職位名稱,由宮女中擢升,由於是職務官,選拔時多重視才德甚於容姿。宮女和女官,雖然不在皇帝的妃嬪之列,但畢竟也是在宮廷內宮範圍之內。對宮女的思慕,嚴格的說也是屬於欺君之罪,這可是大忌。

果然,宋仁宗讀了宋祁的新作之後, 問內宮:「那天經過繁台街,是哪輛車裡的哪個宮女,呼喚小宋啊?」宮女不敢隱瞞,坦承:「之前在奉侍御宴的時候,曾見到宣召翰林學士,左右內臣都說他是小宋。想不到,那天她在車上經過繁台街見到他,所以叫了他一聲」。當然,宮女敢於壯膽承認,也是因為知道宋仁宗心胸寬廣仁厚。為什麼這麼說呢?

據「北牕炙輠錄」記載:又一夜,在宮中聞絲竹歌笑之聲,問曰:「此何處作樂?」宮人曰:「此民間酒樓作樂處。」宮人因曰:「官家且聽外間如此快活,都不似我宮中如此冷冷落落也。」仁宗曰:「汝知否?我因如此冷落,故得渠如此快活。我若為渠,渠便冷落矣。」因為宋仁宗仁厚為本,自覺把持住私慾,心懷百姓,換得汴梁民間的繁華,這個連宮女都心知肚明。

史載宋仁宗駕崩之後,「京師罷市巷哭,數日不絕,雖與小兒,皆焚紙錢,哭于大內之前」,連燕境(即遼國)之人也是「遠近皆哭」。當宋朝使臣到達遼國致訃告時,遼國皇帝耶律洪基也忍不住握著大宋使臣之手,號啕大哭:「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需要指出的是,民間緬懷宋仁宗,完全是自發的,不是當局所強迫,也不是基於政治壓力的作秀。

接下來,宋仁宗便舉辦了一場宴席,召見宋祁,並命人當場演唱「鷓鴣天·畫轂雕鞍狹路逢」,在很輕鬆的氛圍中提起宋祁和宮女在街上偶遇的情形。宋祁一聽羞愧得無地自容,惶恐不已,趕緊跪拜請罪。宋仁宗卻笑著說:「愛卿,蓬山離你很近啊!」然後,就把那位宮女賜給宋祁,成全他們的良緣。

這個,後來記載在清代丁傳靖編的「宋人軼事彙編」里: 宋子京過繁台街,逢內家車子,有搴簾者曰:「小宋也。」子京歸,遂作此詞。此詞傳唱都下,達于禁庭。仁宗知之,問:「內人第幾車子,何人呼小宋?」有內人自陳:「頃侍御宴,見宣翰林學士,左右內臣曰:’小宋也。’時在車子偶見之,呼一聲耳。」上召子京,從容語及,子京惶懼無地。上笑曰:「蓬山不遠。」因以內人賜之。

詞文賞析:「鷓鴣天·畫轂雕鞍狹路逢」

全詞55個字,屬於字句不多的「小令」。這裏的「鷓鴣天」是詞調名稱,即詞牌名。據說這個詞調名稱,起源於唐人鄭嵎詩「春遊雞鹿塞,家在鷓鴣天」,也有人稱之為「思佳客」、「于中好」。

「畫轂雕鞍狹路逢,一聲腸斷綉簾中。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畫轂,是指有畫飾的車轂,泛指裝飾華美的車子。「隋書·禮儀志五」:「諸侯及夫人,命夫、命婦之輅車,廣六尺有二寸,輪崇六尺有六寸。畫轂,以雲牙,軾以虡文。」高啟「將軍行」說:「已御明堂推畫轂,還開武庫授彫戈。」 明代的「四賢記·囑託」:「畫轂朱門膺世賞,姻聯桂掖椒房。」

鵰鞍,指雕刻花紋的馬鞍,借指寶馬。唐代駱賓王「帝京篇」:「寶蓋雕鞍金絡馬,蘭窗綉柱玉盤龍。」南唐馮延巳「蝶戀花」:「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台路。」

靈犀,是指「通天犀」,傳說中的一種靈獸。 根據記載,通天犀的角中有一條白線(紋路),通過白線,角的兩端相通感應靈異,互傳信息,故稱為靈犀。兩個人若是心意相合,彼此就如同靈犀角的兩端一樣,心意相通。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本來的出處是晚唐詩人李商隱的一首詩「無題」。詞人借用晚唐詩人李商隱的名句,以彩鳳、靈犀自比,有兩重意義:一是表達與佳人心意相通、兩情相悅,二是暗借彩鳳、靈犀靈異的吉祥物,表達自己與佳人的雖然是偶遇傾心,但並非是泛情無德之輩。因為傳統文化【小編推薦:探尋復興中華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華文明史》】中,面對愛情,鳳凰忠貞不二;面對正義真理,鳳凰能捨身取義。

因此,詞中寥寥數語,簡單明了,但又飽含情感,人物形象躍然紙上。整個場景:(我)在路上遇見了一輛裝飾豪華的馬車,一名女子在馬車裡綉簾後面發出終生難忘的呼喚聲,令我一見傾心,肝腸寸斷。我們身上雖然沒有彩鳳那樣的雙翅(彩鳳有雙翅可以飛到心儀的另一方的身邊),但我們有像靈犀角的兩端那樣的心意相通。

「金作屋,玉為籠,車如流水馬游龍。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幾萬重。」

金作屋:這裏暗用了「金屋藏嬌」的典故。漢武帶小時候喜歡長公主的女兒阿嬌,說「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也」。「金屋藏嬌」原指營建華屋給至愛之人居住。本來是表達美好的願景,但現代人使用「金屋藏嬌」,往往指男人有外遇或渣男不道德之事。

玉為籠:漢武時,畢勒國獻細鳥,數百頭,狀如蠅,聲如鴻鵠,以方尺玉為籠,輒蒙愛幸。玉為籠,這裏暗指女子倍受寵幸。

這裏詞中引用「金屋」、「玉籠」又有特別的含義:以「金屋」、「玉籠」來形容佳人住處的華美,從而暗示佳人身分非同一般,是皇宮中的人,同時也暗示,也因為這個原因,兩人是不可能有圓滿結局的,註定這隻能是一次短暫的邂逅,不敢有非份之想。

車如流水馬游龍:這裏暗含了「車水馬龍」的典故,同時化用了李煜「望江南·多少恨」中的一句:「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據「後漢書‧明德馬皇后紀」記載:「前過濯龍門上,見外家問起居者,車如流水,馬如游龍,倉頭衣綠,領袖正白,顧視御者,不及遠矣。」於是,「車水馬龍」往往形容車馬往來繁華熱鬧的場景。

作者把「如」字改為「游」字,更顯出場景的動態感:車子往來不斷,流水般飛馳而過,駿馬絡繹不絕,宛如游龍擺動,彼此很快就消失在茫茫人海中。用典中,運用比喻的手法生動地白描了街景的熱鬧。反過來說,這種熱鬧又反襯出,作者當時因伊人離去且相見無期的悵然若失心情,如車水馬龍般流淌于字裡行間。

劉郎蓬山:蓬山即蓬萊山,是古代傳說中的三神山之一,泛指之地。劉郎即劉晨,是傳說東漢時誤入仙境的人物。東漢永平年間,剡縣人劉晨和阮肇入山採藥,迷路而出不了山。在山中遇見兩個女子,相邀到家,留住半年,等他們返回家鄉后,才發現其子孫已歷七代。此時,二人才明白山中所遇為仙女,於是再次入山尋二仙女,渺然無所遇。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幾萬重」:化用李商隱的「無題·來是空言去絕蹤」中的詩句「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作者把「一萬重」改為「幾萬重」,使這種「不可能」結局的描述顯得更突出。不過,應該提一下,雖然這裡有「劉郎已恨」的字句,古人對於姻緣,並不會因為得不到滿足而有不當的行為,就像想再次入山尋仙的劉晨,渺然無所遇一樣。那就是「緣分」!不像現代人那樣的容易走極端而怨恨什麼的。

宋祁的這首鷓鴣天,用詞考究,引經據典,信手拈來。詞的上片(上闋)四句,描寫宋朝大才子宋祁和宮廷仕女相遇,一見傾心的情境。下片(下闋)描述因緣瞬間際會,瞬間分離,大街車水馬龍人海茫茫的場景, 以及離別後思慕之情。

詞文情景交融,多處用典,或明或暗蘊含許多歷史文化因素。可謂場景逼真,情真意切,加上配樂唱吟,典故所包含的歷史底蘊噴薄而出,又怎能不令人願意傳唱流傳呢?

「君子成人之美」,流傳至今的宋詞逸事,更讓人感佩宋仁宗那寬廣仁厚的胸懷。

試問,如果你曾經是歷史上的宋祁或者宋仁宗,在歷史的畫卷里,你又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

]]>